怀念与相见
孔宪锋 90届中文系校友
怀念是刻骨铭心的。我们常常会忆起过去某段美好时光。那段时光可能与我们的青春,爱情捆绑在一起。
场景,细节会让我们经久咀嚼品咂。
那个青春的帅小伙,他英气,机灵,幽默,潇洒。他带给我们的是欢乐,是大笑,是挥之不去的感动。
我们常常想某个日子,会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与他偶遇。然后互相拥抱,尽情聊天,喝酒,一起去漫游,拼命去回忆昔日的点点滴滴。
我们的怀念会扩大。
会想起他的家人,他的朋友。会想起他的恋爱,他的痛苦,他的贫困,他的……
如果是和异性,如果当年你对她有那么丁点好感,还可能想当然的假想假如你们那时恋爱了,结婚了……会幻想和她在一起应该怎样:包括语言,动作,心理……包括你要带她去哪里,吃什么,玩什么,甚至和她一起生什么样的孩子,赡养什么样的父母。
总之,怀念无比美好。
怀念里有遗憾,有憧憬,有反思……
所以,我们有时候便迫不及待地出发。到很远的地方,去探访我们记忆中的那个帅哥,那位美女——如果她能接受的话。
如果你和友人分别的时间不长,比如一年,三年,五年甚至十年,你们之间可能有不少共同话题。你们的容颜还可能新鲜如初。但如果时间太久了。恐怕就难说了。
比如,二三十年后。
昨天下午,同学老朱给我打电话,问我索要江涛同学的手机号。我翻出号码就发给了他。
之后他们联系上了。
江涛在外面办事,不能及时相见。
老朱便给我打电话,要我好好批评江涛。我哭笑不得。
我和江涛打了十多分分钟电话。
他说晚上去见老朱。
我后来有事。到了九点多。我翻看微信。老朱留言:我正在泪奔呢。江涛再不是我们心目中风流倜傥,冥顽无际的酷少了。他从我的眼前走过,到包间找我,我没看出来。随后相见,他就是一个头发全白的小老头。匆匆一别,他的背影留给我的就是眼泪。
十四年前,我和老朱去无为看他。他那时依旧年轻。老婆青春靓丽。女儿活泼可爱。其时,他还不到四十岁。我们一起聊天一起喝酒。
那天下午,他让学生写作文,自己也写了一篇作文。表达见到老同学的欣喜。
从老朱的留言看,江涛现在老了。头发几乎尽白了。
我给老朱留言:我们都老了。
大学毕业几近三十年。我们多已经五十出头。
工作后,人生际遇不同。面对的家庭环境和工作环境也不同。再加上遗传等因素。头发几乎全白也是正常的事。我自己的头发也白了一半。
我身边有不少同事,比我年轻,头发也有白了一半或更多的。
所以,老朱不必感伤。
只是,匆匆一面,不能静下心来回忆些什么。倒是不小的憾事。
不过,毕竟毕业快三十年了。每个人的圈子发生很大变化。大家的生活都有了新的内容。也可能会出现话题越来越少的情况。
这样看来,可能怀念比真实的刻意的登门访问要好一点。
如果你记忆中是一位清纯可爱的美女,三十年后很可能成了一位当奶奶的老太太。真实的见面就可能一下子坍塌了你心中的那份美好和青春靓丽。但衰老却是最真实的现实呀。
时光催人老。多些怀念吧。
如果能邂逅。也请不要忧伤。
因为衰老和共同话题少了,是生活本来的赐予。
彼此思念就好。
安康就好。